2018年4月15日晚,《莞工青年论坛》第121期讲座如期在东莞理工学院莞城校区小剧场举行。本次讲座我们有幸邀请到张世琴老师为我们讲述她的经历与感悟。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要”强求。
讲座伊始,张世琴老师向我们提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寒门”,她的解释是:“寒”是贫穷的一种,没有背景,而她是连“屋顶”都没有的人。
张老师出生时不幸被遗弃,又幸运地遇到善良的养父母,身怀六甲的养母却在三个月后难产去世,剩下患有“小儿麻痹症”的父亲和年迈的爷爷与她相依为命。
年幼时,张老师随爷爷进行乞讨,父亲作为理发工人,为老人理发、掏耳,却常常只能得到馊饭这样的报酬,年幼的张世琴老师便看尽世态炎凉。
困难却没有就此饶过张世琴老师,为了照顾得了癌症的爷爷,四年级时张老师便辍学了,但两年后凭着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了中学。
在她初二的时候,爷爷去世了,“丫丫,爸爸已经没有爸爸了。”听到爸爸的这句话,那一刻张世琴老师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少,也模模糊糊地感到产生了一种力量,她想她应该为爸爸做些什么。
正如张老师所说的,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越来越痛;从内打破是生命,是自我成长。
Don’t be shy, just try.
15岁那年,张世琴老师做了个决定,只身一人骑着自行车去到安徽省六安市找工作。
连身份证都没有的张老师面临晚上睡公园、桥底的困难,但幸运的是她在中介所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在工作。
凭着努力,两个月后张老师便有了自己的中介公司,可在一段时间后她开始觉得无聊便将中介公司转手。
因为喜欢和小孩打交道,张老师去给人当保姆,体验不同的人生。当保姆期间,张老师受李阳的影响,深深地喜欢上了英语,常常在空闲时间学习英语为自己充电。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老师前去河南周口的一所文武学校应聘英语老师,在试讲时她用自信的力量折服了在场的家长和老师。在教学期间,张老师每天早起学习英语的坚持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学生。
知识改变命运,为了实现上大学的愿望,张老师通过自学考上了安徽农业大学英语系,后又考上浙江大学研究生。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不想过一眼望不到头的明天,张世琴老师无惧生命给她的贫穷、抛弃、疾病,一步一步地让生命充满奇迹。
再苦再难也不要让爱“贫穷”。
2004年,张老师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人——“弟弟”张世豫。
在一个雾气蒙蒙的清晨,张世琴老师在去书店的路途见到一名弃婴被放在方便面纸箱里,旁边有一群人在围观。
人们观望又散去却没有人给予一点点帮助,张世琴老师因为担心便把他抱走。而这名婴儿由于先天性的唇裂无法进食,张老师只能一口一口地用嘴巴喂他喝奶。
面对邻里的流言蜚语,张老师义无反顾,一心只想将这名孩子抚养长大。
从此,这名弃婴成为了张世琴老师的弟弟,她一边完成自己的梦想一边独自抚养弟弟长大,而父亲也像当年接受她一样接受弟弟,爱在他们之间传递。
是什么力量将原本的陌生变成了这样的亲情,张老师说,是因为爱,人世间最让人感动的就是爱,它能化作一种力量。
最后,《莞工青年论坛》办公室主任黄泽鑫为嘉宾送上精心制作的相框作为纪念。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莞工青年论坛》第121期嘉宾
《莞工青年论坛》第121期讲座现场
《莞工青年论坛》第121期讲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