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之光,终汇成璀璨星河

——自强之星候选人彭仕锦事迹材料

彭仕锦,中共预备党员,2021级杨振宁创新班团支书、团学组织部部长,作为社区朋辈导生,曾担任莞博社区22栋楼长。在大学里,努力以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标准来要求自己。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优越的物质生活,但却有一个拼搏奋斗的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自强、奋斗。深信只要通过不断努力,不断奋斗,就能实现的理想。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却可以选择面对生活的态度。

一、自立自强,书写辉煌

入学以来,做好每天的时间安排,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踏实努力学习,不论是专业知识还是非专业知识,遇到问题时会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也会与同学们一同讨论。为了争取更好的学习平台,通过拼搏努力,经过层层选拔,终于在4000多名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杨振宁创新班的一员。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教室自习,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不断进步,成绩不断进步,综合测评班级排名前三。积极考取各类证书,现已取得英语四六级普通话二级等,同时获得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殊荣。

二、广泛涉及,全面发展

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和竞赛,从中汲取新知识,不断推动自己的大学容量走向无极。曾获得“2023中国机器人大赛暨 ROBOCUP 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华南区域(赣粤闽)赛”国家级一等奖,“2023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大赛总决赛”国家级一等奖,“2023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大赛 (华南区域赛)机器人武术擂台赛-体感仿人格斗”国家级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国家级二等奖,“数学建模大赛”校级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三等奖,广东省本科高校机械基础课程“合泰杯”单片机应用设计奖 省级三等奖等奖项。    

每一次竞赛都全身心地投入。最终完成一件作品,所收获的喜悦远远超过了获奖时的喜悦。参与竞赛活动,是在拓宽自己专业知识面的同时,为了让团队的氛围更融洽,努力了解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在团队中都能有所付出继而有所收获。带领团队成员一次次开会讨论,一次次修改比赛方案,这个过程虽然充满了艰辛与疲惫。这期间所学到的所收获的也是别人无法了解的,“既然走过就要精彩,且坚定而认真。”在一次次的比赛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团队协作才能走得更远。

三、思想端正,紧跟党走

作为学生干部,在学习上有着更高的要求。每一次活动,都会保证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因为“学习是第一要务”始终是不变的信条。“不要把工作当作影响学习的借口,始终如一践行着这个承诺。”现在,依然在工作和学习的统筹兼顾中不断奔跑前进。坚定信念,砥砺前进,时刻要求上进,积极努力地向党组织靠拢,去贡献力量。认真地完成党课培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深刻感悟其内涵,积极参加党史知识竞赛,在学习和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给同学们讲授“知行合一,笃行致远”“学党史,悟思想”等主题团课,开展主题班会,班级荣获五次优秀主题班会,2022-2023年度“先进班集体”;团支部荣获四次学习模范团支部,2023-2024年度“五四红旗”团支部。在党组织的培养下,思想更加成熟,坚持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弘扬社会主义的优良风尚,严于律己,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当代青年践行爱国的精神。

四、心怀感恩,躬于实践

参加校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在学校疫情严重期间,参加校组织的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组织社区同学们做核酸,核查做核酸的情况,以确保同学的生命健康安全;寒暑假期间,学习之余把握利用好空闲时间,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参加“走访独居老人,慰问孤独之心”的志愿活动,活动中走进独居老人家中,询问老人的健康状况、生活上是否存在困难,陪老人聊家常,听取和记录老人的想法与需求,叮嘱老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水、用电、用气安全,做好个人安全防护,谨防诈骗。经过活动中发现需要对“独居老人”持续开展关怀服务,在社区营造尊老爱老,温暖助老的良好社区氛围。参加“第四期东莞理工学院大学生党员卓越班”的培训时,前往福建龙岩实地学习,并在当地开展社会实践,探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展开,了解革命历史的深入研究和了解,以及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弘扬,参观红军战斗遗址、纪念馆以及重要的革命地点,学习红色经典和红色精神,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了解革命先烈们的奋斗和牺牲,进一步加深对革命历史的认识,并汲取红色基因的力量坚定信仰、磨砺品格,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奉献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命的意义在于自强、奋斗。深信只要通过不断努力,不断奋斗,就能实现的目标。“大学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注定会有竞争、有挑战、有机遇,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经历了许多的坎坷,但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自当不忘初心,不负韶华,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版权所属  共青团东莞理工学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