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举办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东莞理工学院选拔赛的通知

校内各二级组织机构: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工作部署,进一步引导我校大学生培养科学精神,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身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上贡献青春力量,紧密围绕学校“知行合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学校“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工作,搭建学生科技创新舞台,助力培养知行合一的实干型人才,助推学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并选拔一批优秀作品参加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校决定组织开展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东莞理工学院选拔赛。现就有关事项预通知如下:

一、 大赛时间

2023年2月至3月

二、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东莞理工学院

承办单位:校团委、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处、教务处、研究生处、科技处、社科处、创新创业学院、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

本次选拔赛设立大赛组委会,由校领导和相关承办单位负责人组成,负责竞赛组织工作。组委会下设秘书处,设在校团委,负责竞赛日常事务管理。设立大赛评委会,由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或高科技企业的技术骨干组成,负责参赛作品的评审工作。

三、 参赛方式

(一)在校学生可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大赛组委会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参赛作品类别有: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分为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5个组别;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分为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5个组别,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详见(见附件1);

3.科技发明制作:分为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5个组别。其中,科技发明制作(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科技发明制作(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二)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即2023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参赛作品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作品,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作品,均须申报集体作品。申报集体作品的,作者人数不能超过10名,且作者均须为学生。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作者中的最高学历划分为本专科生作品或硕士研究生作品进行评审。

申报二级学院签订承诺书,承诺作品符合“挑战杯”竞赛申报作品的要求,接受竞赛组委会检查。对于不符合申报要求的作品,竞赛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且所在二级学院不得补报作品。对于有舞弊、抄袭、作假等的作品,经竞赛组委会核实后,将按照《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草案)》相关要求进行处理。(见附件2)。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在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的作品(含本竞赛国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往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三)每件作品须配备1至3名指导教师,参赛作品若有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须在报名表上注明指导老师相关资料。作品完成校赛申报后,作品名称、作者、指导教师等关键信息不得变动。

(四)每队限报一件作品。一位参赛者只能代表一个团队参加比赛,所有参赛作品每人每届限报1件。

(五)报名登记具有权威性,此后有关文件(如获奖证书等)以报名表登记的人员及其姓名为准。报名登记截止后到比赛过程中,原则上不能随意更换作者。

四、 参赛对象

2023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学校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

五、 评审奖励

(一)评审方式。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理论性和现实

意义为基础标准,由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对作品进行评审,结合“挑战杯”省赛的最终参赛成绩,提出校级奖励名单报组委会审议通过。

(二)奖励方式。竞赛设特等、一、二、三等奖,按照学校最新奖励办法进行奖励,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在校级竞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的二级学院颁发“挑战杯”,排名靠前学院颁发“优胜杯”,另设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老师奖若干名。(见附件3)。

(三)表彰方式。学校发文表彰竞赛获奖奖项,对“挑战杯”、“优胜杯”、 “优秀组织奖”获奖单位、优秀指导老师、获奖作品的作者等进行统一表彰。

(四)本次大赛将同步对接做好全国组委会举办的“红色专项”活动、“黑科技”展示活动的校级遴选工作,积极推荐作品参加“揭榜挂帅”专项赛,并在校级层面给予奖励或支持,组委会以省赛最新通知为准。

六、 推进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2023年2月7日—2月24日)

2023年2月7日下发大赛预通知,各二级学院对竞赛进行全面宣传,可结合本单位开展的广东省“攀登计划”项目等情况对作品申报表及相关材料的填写情况进行把关,并确定本单位参赛组织实施工作,做好动员、组队、确定指导老师和申报的工作。

(二)二级学院院赛举办阶段(2023年2月25日—3月2日)

(五)二级学院组织报名阶段(2023年3月1日—3月3日)

广东省赛组委会将于2023年3月1日开放省赛大赛报名系统,要求学校全体参赛项目在省赛系统上进行报名,并填写汇总表。(见附件4),作品须符合《章程》第三章“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中的要求。

(四)二级学院提交材料至校团委阶段(2023年3月3日)

2023年3月3日前,各二级学院组织院级赛事,根据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东莞理工学院选拔赛项目分配方案(见附件5),遴选出拟推荐参加校赛网评作品,并组织参赛学生通过校级竞赛平台填报参赛作品信息。各二级学院组织入围校级网评项目关注“莞工学工”公众号,并用个人莞工账号登录公众号“莞工学工-事务中心”进行报名提交材料,(见附件6)二级学院团委负责人审核通过(见附件7),校级选拔赛网址:sa.dgut.edu.cn

二级学院需报送至校赛网评阶段纸质版材料为:1.《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东莞理工学院选拔赛报名表》(见附件8)、2.《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东莞理工学院选拔赛作品申报书》(见附件9);3.《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东莞理工学院选拔赛二级学院作品汇总登记表》(见附件4)。

以二级学院为单位上报至校级参赛团队(个人)将填好的报名表和立项申报书,以“2023年挑战杯竞赛—负责人姓名—课题名—学科分类”命名,如“2023年挑战杯竞赛—骆延东—一种应用于区域覆盖搜索的仿生群体机器人—C类”。经二级学院收集汇总后,并附上作品汇总登记表,以“XX学院2023年挑战杯校赛”命名,如“文传学院2023年挑战杯校赛”。电子版、纸质版均以二级学院为单位集中提交,不接受个人提交。各项目将本项目电子版报名资料和立项申报书,在报名之后上传至学校比赛系统,纸质版报名资料和立项申报书请于2023年3月3日前,按要求统一提交到松山湖校区学生中心B202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办公室。电子版材料提交至挑战杯工作邮箱:dgutqctzb@163.com。

(五)校团委审核、校决赛网评阶段(2023年3月4日—3月11日)

组委会秘书处对提交项目进行审核,组织评审委员会专家对入围校级复赛项目进行网上评审,确定入围校决赛名单。

(八)公布入围校决赛名单、校决赛布置场地阶段(2023年3月12日-3月17日)

(九)校决赛阶段(2023年3月18日)

各入围校决赛项目将进行集中展示,并接受专家质询。组委会成立评审委员会,制定《评审细则》和规范化的评审程序,设置“学术诚信审查”环节(见附件10),对审查过程进行监督,记录相关的评审过程,组织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或高科技企业的技术骨干对入围校赛项目进行集中评审。

(十)组织学校作品参加省赛阶段(2023年3月19日-3月25日)

组委会根据校决赛专家意见评选出参加省复赛团队,并进行集中打磨,组织参加省级复赛。

(十一)总结表彰阶段(2023年5月-6月,具体时间以广东省赛组委会通知为准)

评审委员会结合参赛作品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省赛成绩, 提出校内竞赛项目名单和奖励单位,报组委会审议通过。

七、 工作要求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各二级学院要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列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在二级学院党委领导下,成立由本院主管领导牵头,院团委和二级学生会、研究生会共同参加的组织协调委员会,加强赛事组织领导与宣传动员,及时发布竞赛消息,扩大学生参与度和覆盖面,切实做好院级校级赛事的组织和作品评审工作。要充分发动学生组织参与组织、策划等工作,积极发挥活动育人功能。

(二)深入发动,精心组织

各二级学院要突出竞赛的学术性、科技性和普遍性,巩固和完善院、校、省、全国四级赛制,鼓励更多二级学院举办院级(系级)竞赛。充分运用“攀登计划”实施成果,积极鼓励、推报“攀登计划”立项项目参赛。加强对学生参赛的指导与培训是开展好此项竞赛的重要基础,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要积极联系有关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指导,提高参赛作品质量,强化以赛育人理念,促进成果涌现。坚持选拔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加强对参赛作品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科研能力;有条件的二级学院可对重点作品在经费和指导力量上给予支持。

(三)坚持宗旨,完善机制

各二级学院要坚持育人宗旨,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有条件的二级学院可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基金,制定相关奖励办法。各二级学院团委要建立直属的专门组织或社团,负责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工作,制定长期规划,推动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发展。建立参赛作品转化服务机制,争取本地各类科技园区、工业园区、高校技术园区的支持,为参赛和获奖作品成果转化提供服务。

(四)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各二级学院要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挑战杯”赛事的宣传工作,广泛宣传竞赛中涌现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和激励更多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科技创新实践,使“挑战杯”的品牌在高校和社会上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

附件:1. 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

2. 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东莞理工学院选拔赛章程

3. 评分细则

4. 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东莞理工学院选拔赛二级学院作品汇总登记表

5. 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东莞理工学院选拔赛项目分配方案

6. 参赛者用户使用指南

7. 院级管理员用户使用指南

8. 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东莞理工学院选拔赛报名表

9. 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东莞理工学院选拔赛作品申报书

10. 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东莞理工学院选拔赛自查承诺书

组委会秘书部(校团委) 杨帆 电话:2286-1059

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挑战杯竞赛部

松山湖校区 陈肖柳 电话:18318948676

林秀娟 电话:18927939595

莞城校区 赵昕彤 电话:18029469494

工作邮箱:dgutqctzb@163.com

地 址:东莞市松山湖区大学路1号学生中心B202

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东莞理工学院选拔赛组委会

(校团委代章)

2023年2月7日

  • 附件【附件1-10.zip】已下载

版权所属  共青团东莞理工学院委员会